top of page

2018【零距‧凝聚】創新系列 - 時間的迴喚
Voice of Time

2018.06.29 (五) 19:00

​精彩回顧

​請左右滑動,或點選兩側箭頭

​聽眾分享

前晚的音樂會像是一場大自然探險之旅 - 讓我感覺像在曠野中獨自前行,飛來一隻鸛鳥啼唱著引領路徑,黑夜中前方深不見底只能縱身一躍而下,卻發現身旁竟是抹香鯨、座頭鯨和海豚和我一起同游海洋,隨著浪潮起伏輪番傳頌聲波;鸛鳥心急的催促我繼續前行,濃霧中走入一座原始叢林,自亙古流傳的祭祀儀式正要開始,黑暗的樹叢深處各種生靈動物目光閃爍游移 - 誰會登上祭壇成為今晚向天神獻祭的祭禮呢?  鳥群們眾說紛紜,但其實冥冥中,所有生靈萬物都知道要靜心接納,就像它們千億年前洪荒時代的始祖所認知的一樣,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終點,只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並不真的消失無蹤,而是以另一種形式存在。

主要感想 :
1)真心想向音樂家致敬,感謝她們願意挑戰高難度新型態的音樂表現,花許多時間精力練習和揣摩,由衷感到敬佩~
2)只要你願意敞開心胸、打開感官去感受,音樂就和大自然一樣,全然無條件地接納你、擁抱最真實的你。

Melody

​像在曠野中獨自前行

哇! 這是一場我個人從未有過的很特別音樂欣賞體驗 ,音樂家們用高超的演奏技巧 帶出了非比尋常的聲音,神秘遠古充滿想像,我的情緒和想像力隨著音樂到了大海,雪地,森林。三種樂器變化出如有數百的樂音,零距離欣賞音樂家流暢的演奏與自然肢體律動,感動。

​秀霞

​神秘遠古 充滿想像

最近迷上小型音樂會 ,因為饗響文教協會 。
 

6/29傍晚與好友開車前往西螺 ,雨後出現的兩道彩虹好像為我們開路 ,熱列迎接我們走進聲泊廳 ,當下相信今晚將會很美好 !​

我好期待沒有掌聲沒有中場休息的65分鐘 ,當燈光暗下 ,四周一片死寂 ,安靜地連根針掉在地上都聽得見 ,超高水準的聽眾 ,我心想著 。

 

藍鯨之聲一上場 ,我跟著音樂家們戴上神秘面具 ,一開始有點不知所措 ,迷失了方向 ,在森林中狂奔 ,在大海中漂流 ,在深山中吶喊 …有太多的畫面在腦海中盤旋揮之不去 ,我再度迷失了 !

接著鋼琴與大提琴的對話 ,帶著我進入另一個時空 ,我躺在搖籃裡 ,母親用她溫柔的雙手搖啊搖 ,我迷迷糊糊地進入夢鄉 ,全身軟綿綿!直到遇見長笛 ,我又被喚醒了 !

一個65分鐘 ,一場時間的迴喚 ,無數個跳動的音符帶著我坐上時光機去旅行 ,這絕對是最特別的一次旅行 ,我真的無法用言語形容 ,所有的感動已埋藏在我內心深處 ,一再咀嚼反芻 。

 這是一個美妙的65分鐘 ,期待下一場時間的迴喚 !

郁秀

這絕對是最特別的一次旅行

​曲目

「時間的迴喚」現代音樂演奏會,於雲林縣聲泊廳舉行台灣首演。表演時間預計 60-65分鐘,無中場休息。 節目開始前30分鐘開放入場,現場設有環境主題之裝置藝術。音樂會結束後,預計有20分鐘左右開放討論, 邀請音樂家分享選曲,排練過程,並示範特殊演出技巧。

這場音樂會讓時間與音符在即生即滅的過程中與聽眾產生對話,引導人們進入深層的探索。曲目包含冰島新銳作曲家、法國作曲家梅湘、愛沙尼亞作曲家佩爾特、以及後現代主義喬治·克倫姆的創作。透過四位作曲家以大自然為靈感的音樂引發聽眾對於時間的嶄新感受,並體會人類內心深處與自然環境關係的渴望、迴應及呼喚。

*為配合作曲家對曲目場景的要求,活動過程部份時段,舞台及觀眾席次全部黑暗。對封閉空間有焦慮的朋友以及12歲以下兒童不建議入場。
協辦單位 | 玉溪有容教育基金會
「時間的迴喚」於2018/6/30在台北「 Garden91草山玉溪」舉行第二場演出,詳情請點選上述基金會連結
​特別感謝 |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出借難得一見的打擊樂器鼓鈸,供本次音樂會使用

節目內容

這場音樂會意圖藉由音樂,帶領聽眾進入不同的小宇宙。

 

開場曲目也是台灣首度演出,是冰島新銳作曲家安娜·梭爾瓦姿多緹耶(Anna Thorvaldsdottir 1977- )的創作《Scape》。鋼琴家將在黑暗中帶領聽眾們透過聲響,繪製出聆聽大地的想像。緊接著藉由對鳥類語彙有深入研究之法國作曲家梅湘(Olivier Messiaen 1908-1992) 的鳥誌作品穿針引線,帶領觀眾進入自然生態的有聲世界。


這場音樂會的中心曲目為後現代主義作曲家喬治· 克倫姆 (George Crumb 1929- ) 所寫的《藍鯨之歌》 (Vox Balaenae)。 除了作曲家所指示的舞台藍光與三位演出者的面具,所有的聽眾也將放下約定俗成對於樂器的定位以及聆聽者的角色,跟隨著音色節奏聲效感受神秘的海底世界。

 

在《電子鳥組曲》中,日本作曲家吉松隆(Takashi Yoshimatsu1953 -)使用大量的不規則節奏,以極簡風格的語彙來描述電腦世代的掘起。曲中的電子鳥被囚困在迷宮般的電腦世界裡,渴望能夠掙脫,重回大自然。愛沙尼亞作曲家阿沃·佩爾特 (Arvo  Pärt 1935- ) 的名作《鏡中鏡》 則讓時間與音符在即生即滅的過程中與聽眾產生對話,引導人們進入深層的探索。


此音樂會透過五位作曲家以大自然為靈感的音樂作品引發聽眾對於時間的嶄新感受,並體會人類內心深處與自然環境關係的渴望,迴應以及呼喚。

音樂家介紹

鋼琴|王佩瑤

王佩瑤出生於台北,畢業於美國寇提斯音樂院和耶魯大學研究所。留美近25年,受紐約時報、舊金山時報,和華盛頓時報推崇「如詩人般的獨特風格和細膩的觸鍵, 加上充滿張力的詮釋, 是ㄧ位傑出的音樂家」。王佩瑤活躍於全世界之各大廳院如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林肯中心、華府甘乃迪音樂廳、香港文化中心、東京三多利音樂廳、上海交響音樂廳、北京音樂廳等。

  大提琴|Moky Gibson-Lane  

韓裔紐西蘭籍大提琴家。於美國萊斯大學以全額獎學金完成音樂學位,被紐西蘭雜誌譽為「最具潛力的六位古典音樂新星之一」,曾為前美國總統柯林頓及南非總統曼德拉演奏,現旅居美國紐約,同時是德國柏林斯塔布拉瓦室內樂團的創始成員。 Moky於年少時曾面臨生死交錯,她在奇蹟似的復原之後,以對大提琴的熱愛,拉奏著讚頌生命的樂曲,立志走遍世界各地,付出愛與關懷。

  長笛|廖薏賢  

畢業於美國艾德懷藝術高中、獲德國國立岱特蒙高等音樂院演奏家長笛博士文憑、法國史特拉斯堡音樂院當代音樂特殊文憑。她除了積極投入各種型態音樂表演外,廖薏賢在2012年獲邀至瑞士琉森音樂節,在作曲家布列茲與烏特夫斯的領導下演出協奏曲,2013獲邀於台北國際現代音樂節、2014年再度獲邀至瑞士琉森音樂節、演奏足跡遍佈歐、亞洲。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