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7(六)19:00

典型的射手座,喜歡自由,背著背包就可以去旅行。結婚跟渡蜜月也是背著背包,不管演出行程多忙碌,還是堅持拿Carry On Bag。是音樂家朋友中旅行的最佳夥伴。
最鮮為人知的經歷是:2018年2月在法國藍帶學院拿到短期「法式傳統麵包」執照。高中通過救生員檢定,在紐約擁有ㄧ艘充氣的獨木舟。
如果時間充裕,佩瑤去每個城市都會租小公寓,學當地語言,報名烹飪班。只有去市場買菜,丟垃圾與回收才能真正的了解當地的文化。義大利南部,法國南部,甚至泰國,越南等地,都是這類旅遊的好地方。 如果去美國玩,最好的方式是租Recreational Vehicle (RV), 開進國家公園露營。國家公園裡夜晚的活動是最棒的,除了看日落,月昇,滿天星星以外,就是跟隨Park Ranger 探索公園裡的動植物。
—
王佩瑤出生於台北,畢業於美國寇提斯音樂院和耶魯大學研究所。留美近25年,受紐約時報、舊金山時報,和華盛頓時報推崇「如詩人般的獨特風格和細膩的觸鍵, 加上充滿張力的詮釋, 是ㄧ位傑出的音樂家」。王佩瑤活躍於全世界之各大廳院如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林肯中心、華府甘乃迪音樂廳、香港文化中心、東京三多利音樂廳、上海交響音樂廳、北京音樂廳等。曾為林肯中心長駐室內樂鋼琴家,為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新銳成員 (Chamber Music Society,CMS Two ),於美國主要演奏廳院演出上百場。亦曾受聘擔任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聲樂指導。
鋼琴/王佩瑤

2011年於祕魯演出, 花了四天的時間走過印加古道,一個人背著二十公斤的裝備登上五千多公尺海拔的高山,拜訪世界古文明之一的秘魯印加文明遺跡「馬丘比丘」。這不僅是一段登山之旅,更是一段心靈淨化之旅,使我整個人都安靜下來,也學會更加謙卑的面對世界與生命。
—
自十三歲獲柴科夫斯基大獎起,活躍於國內外樂壇,演奏足跡拓及世界五大洲。2008年以首張個人專輯獲第十九屆金曲獎「最佳古典演奏獎」。嚴俊傑也曾立下多項創舉:於台灣首演柴科夫斯基《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跨界與導演張艾嘉於上海世博合作演出,號招數萬觀眾;與國家交響樂團於NAXOS世界首錄陳其鋼的鋼琴協奏曲《二黃》;於2016年開創世界創舉一日三饗音樂節,在一天內演奏三場不同獨奏會,備受佳評。
鋼琴/嚴俊傑

從五歲學鋼琴,到現在還在學習如何讓十隻手指頭乖乖聽話。小時候因為要彈忍者龜主題曲所以走上亂彈與改編之路,到現在還是會彈一些樂譜裡沒有的東西自娛。每天最愉悅的時間是吃早餐配商業週刊的時候,期待用音樂讓世界變更美好。
—
盧易之是逐漸受到國際矚目的臺灣鋼琴家。他曾在13項國際及區域大賽獲獎,演奏足跡遍及全球38個城市的重要音樂廳。 2016年,盧易之在美國西岸巡回演出時,美國華盛頓州金縣(King County)特別訂2016年7月9日為『盧易之日』,表彰他在鋼琴演奏領域上卓越的成就。 盧易之亦曾與歐亞知名的樂團如奧地利國家廣播電臺交響樂團、柏林古典樂手、維也納太平洋室內樂團、羅馬尼亞阿拉德愛樂、仙台愛樂、仙台市民交響樂團以及國家交響樂團等樂團合作演出。2012年期他的專輯『My Chopin; My Brahms』獲得金曲獎『最佳演奏獎』之肯定。 目前受聘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及文化大學擔任兼任助理教授。
鋼琴/盧易之

台北市人,畢業於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服役於國防部示範樂隊。在美國柏林格州立大 學(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獲得古典薩克斯風演奏文憑後,轉往美國北德州大 學(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繼續攻讀薩克斯風演奏碩士及博士(未完成)並學習爵士 音樂。李承育於赴美進修期間,積極參與各種類型演出及比賽,並曾隨北德州大學管樂合 奏團(North Texas Wind Symphony)錄製多張唱片及一張實況演出 DVD。其所領導的 奧尼斯爵士四重奏(Onyx Jazz Quartet)於「2005ICRT&克萊斯勒爵士樂團大競技」中 獲得第一名,並於 2007 年由喜馬拉雅唱片發行首張專輯【Reliance】。目前任教於國立師 範大學流行音樂研究所、台北教育大學及輔仁大學音樂系,並擔任臺北爵士大樂隊(Taipei Jazz Orchestra)指揮、兩廳院爵士音樂營、台中青年爵士音樂營等之講師。專精古典及爵 士薩克斯風演奏、爵士音樂基礎理論、爵士音樂編曲、爵士大樂團指揮等。2009 年發行古 典專輯 Fantaisei,並入圍第 21 屆金曲獎傳統藝術類最佳編曲人獎。2012 年製作台北爵大 樂團首張專輯《Knives Out》、發行首張個人爵士創作專輯《New Moon》並擔任伍佰 &China Blue 20 周年大感謝巡迴演唱會薩克斯風手。其著作由世界文物出版社發行,計有 《爵士樂理入門》、《薩克斯風即興教本》、《薩克斯風每日練習》,《薩克斯風小品集》《薩克 斯風曲集》等。個人網站 www.leechengyu.com
薩克斯風/李承育

自幼學習小提琴與鋼琴。於2004年開始自學班多鈕 手風琴至今。2010年取得美國密西根大學神經科學 博士學位,研究大腦處理聲音、語言以及音樂方面 訊息的生理功能。近年來除了熱衷於戲劇及影片配 樂之外,也參與流行音樂製作。重要作品包括臺北 藝 術 節 -台 南 人 劇 團 的 台 德 跨 國 製 作 舞 臺 劇 「 金 龍」的作曲及擔任Circo樂團首張專輯「皺摺」的製 作人。專輯於2017年底發行。
班多鈕手風琴/李承宗

出生於巴拉圭首都亞松森,五歲起跟隨當代最負盛名的古典 吉他大師 CayoSila Godoy 學藝。自1984 年定居於臺灣,三 十年來深耕臺灣音樂圈,以高超的吉他技藝以及深厚的音樂 素養影響了許多的臺灣音樂人。為許多歌手如:張惠妹,郭 富城,劉德華,王力宏等人編曲及伴奏。為伍思凱的「寂寞 公路」編曲獲得金曲獎最佳錄音獎。能在臺灣超過四百張專 輯中聽見他的音樂。
吉他/羅貝多薩亞斯

曾擔任加拿大包瑞裡斯絃樂四重奏( Borealis String Quartet )大提琴家,被 樂評家評論為「熱情有生氣 的表演與精緻優美的音樂詮釋」,曾榮登加拿大最 具權威的古典音樂雜誌”OPUS ”封面。2012年進入 法式甜點世界,在加拿大著名的廚藝學院學習,並 於日本福岡法式甜點名店「16區」工作進修。之後 返台生活定居,在臺北開了法式甜點店 《 ISM 主 義甜時 》。目前除了忙碌的甜點店生活之外,也仍 活躍於音樂舞台上。
大提琴/陳世霖

曾代表臺灣赴義大利波隆納參加紀念莫札特逝世兩百周年 比賽。於法國巴黎師範音樂院取得小提琴演奏家文憑 , 獲 一致通過獎,留法其間於巴黎Léon-BARZIN交響樂團 擔任小 提琴團員,並獲得Fuji電視臺2007~2009獎學金贊助,目前 任職國家交響樂團(NSO)。
小提琴/王致翔

劉心岳(Daniel)為探戈舞者與老師,以及Tanguísimo探 戈藝文沙龍藝術總監。曾指導台灣藝人張惠妹、江蕙 、蔡健雅、張榕容、林志玲......等,並為其編舞。金 姵汝(Anna)為探戈舞者及老師,除了探戈的工作也擔 任模特兒、演員、配音員、雜誌編輯以及美術設計等 工作。兩人曾受邀於阿根廷、日本、南韓等多個城市 表演。2016年參加東京亞洲探戈大賽獲沙龍探戈組第 五名,更於2017年世界探戈大賽中國選拔賽一舉囊括 一金二銀獎項。
劉心岳&金姵汝/舞者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學士,之後於英國伯明罕音樂院取得演 奏家文憑及碩士學位,於美俄亥俄洲立大學取得博士學 位。目前為台中教育大學鋼琴助理教授,曾發過兩張個人 演 奏 專 輯 「 北 歐 物 語 」 及 「 傾 聽 66.5」 。 曾 於 英 國 Symphony Hall及Steinway Hall等極具聲譽的音樂廳舉辦個 人獨奏會,以及紐約卡內基威爾廳 (Carnegie Weill Recital Hall) 室內樂音樂會中演出。
鋼琴/陳永禎

畢業於台南藝術大學音樂系,取得台北藝術大學管弦與擊 樂研究所碩士。曾入選法國潶島音樂季的演出。2013及 2014年 曾 受 邀 參 與 小 提 琴 大 師 胡 乃 元 所 舉 辦 的 Taiwan Connection音樂節室內樂團與中提琴名家今井信子於台灣各 地巡迴演出。先後擔任過長榮交響樂團、高雄市交響樂 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協演人員,NSO國家交響樂團協演人 員並在2014年同時考取香港小交響樂團以及台北市立國樂 團。目前擔任台北市立國樂團低音提琴首席。
低音提琴/陳弘之

出生於美食之都—台南 的魏靖儀,最喜歡自己的故鄉!從小生長在美食堆裡的他,長大後超級熱愛煮飯,若非成為音樂家,將來最有可能成為一名主廚。
—
魏靖儀,臺灣新生代小提琴家。2015年比利時伊麗莎白女王國際音樂大賽優勝。向全世界展現他在音樂方面的表現力與獨特聲音。魏靖儀亦受邀在多個音樂節與音樂廳演出,如卡內基音樂廳、紐約林肯中心、比利時公牛音樂廳(le Boeuf)、首爾藝術中心、義大利史特拉底瓦里博物館(Museo del Violino)與台灣的國家音樂廳。魏靖儀1994 年生於台南,五歲由鍾佳妙老師啓蒙,開始學習小提琴,在台期間就讀永福國小、大成國中、台南女中音樂班,先後師事許恕藍、吳孟平與陳鈺雯老師;亦曾於大師班接受胡乃元大師指導。現師事 Hyo Kang 教授。
小提琴/魏靖儀

出生於菲律賓華裔之音樂世家,演出領域廣泛, 從古典、現代、民族及另類流行音樂均有涉獵 。音樂足跡遍及亞洲,北美洲、歐洲。2009年遷居台灣高雄市,現任教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對於食物很容易滿足,夜市小吃也能吃得很開心!曾經在旅外的音樂比賽中,發現隨身的大提琴沒有與自己同班機抵達,於是只好借琴比賽,嚇出一身冷汗。沒有演出時,最常與家人出遊、閱讀,埋首於電腦及工具間。
—
十四歲即與馬尼拉愛樂演出海頓C大調大提琴協奏曲。十七歲與美國世界青少年交響樂團演出聖桑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並於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和華盛頓特區的甘迺迪中心協奏曲演出,足跡遍及亞洲,北美洲,及歐洲。
大提琴/Victor Coo
高炳坤

網站上交朋友,真的就一定不安全嗎?NSO中提琴首席黃瑞儀,在網站上遇見她的真命天子,最後結成良緣美眷。
聽見黃瑞儀嫁網友,或許會認定她是個桀驁不馴的現代奇女子,事實上,黃瑞儀的身型嬌小、長相甜美、個性開朗,聽完她學音樂的歷程,會羨慕她平順的學習路程,會讚賞她那種穩重、恬靜,不受外在環境影響的心,才可以十四歲就隻身在國外,靠自己堅毅的心一路完成學音樂的課業。
—
六歲學鋼琴,九歲學中提琴,1994年考入紐約茱莉亞學院,獲全額獎學金,並於茱莉亞協奏曲比賽獲第二名。 留美期間師事於南加大中提琴教授 Donald McInnes、茱莉亞學院中提琴教授 Karen Tuttle,以及紐約愛樂首席 Cynthia Phelps。 於1993年獲青年音樂家獎學金。1995年獲德州 Corpus Christi Young Artist Competition 最佳中提琴演奏獎。 1999-2001年應邀參加日本札幌太平洋音樂節擔任首席。2000年五月茱莉亞學院碩士班畢業即返台擔任國家交響樂團中提琴首席。 2003年11月與NSO演出沃頓協奏曲,以扎實的技巧及穩健台風,驚豔樂壇。 目前任教於仁愛國中、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藝術大學。
中提琴/黃瑞儀

有摩羯座工作傾向的水瓶座音樂家。興趣多變,除了音樂以外,對於電影、動畫、料理、電動、運動也有興趣,最近更迷上健身。個性友善溫柔。小時候夢想當個漫畫家、偵探、警察或是消防員,但是長大後卻成了音樂家。
薏賢非常喜歡英國。在德國唸書時期,常常有飛往英國的特價機票。她喜歡英國文化的嚴謹、特有的幽默、對歷史的尊重、以及對於皇室家族的關心。 對薏賢來說,英國的食物非常美味及多元,有不健康的選項、也有健康的選項:不管是肥美的龍蝦、多層次口感的牛排、或是健康的酪梨三明治、平價的有機黑咖啡都唾手可得。
薏賢有一隻貓,不從事音樂演出時,會配合貓咪的作息,一起沐浴在陽光下、看外面的火車。有時也會躺在家中的地板上看《手塚治虫》的漫畫,或是與朋友相約去健身。也會到便利商店買一些零食,與朋友一起去野餐、看電影。
—
畢業於美國艾德懷藝術高中、獲德國國立岱特蒙高等音樂院演奏家長笛博士文憑、法國史特拉斯堡音樂院當代音樂特殊文憑。她除了積極投入各種型態音樂表演外,廖薏賢在2012年獲邀至瑞士琉森音樂節,在作曲家布列茲與烏特夫斯的領導下演出協奏曲,2013獲邀於台北國際現代音樂節、2014年再度獲邀至瑞士琉森音樂節、演奏足跡遍佈歐、亞洲。
長笛/廖薏賢

「其實我一直滿排斥公主這個說法,因為我從來不是養尊處優的人。」一反外界猜想她必然從小居於豪宅。
外省父親和本省母親結合的家庭並不富裕,兩人都是小學老師、工作忙碌,解瑄一度被送到外婆家,那是一棟小小的土窯屋。在土窯屋與周遭廣闊的大自然裡,解瑄度過快樂童年,也養成她對社會的初步觀察:生活必須付出勞力,就像身邊無數種田做粗工的鄰居;人生常有無奈,比如許多人沒錢看醫生,或是在艱困環境中,稍有不慎就可能死於意外。
—
解瑄畢業於師大音樂系, 赴美後受教於名師Susan McDonald門下,取得美國印第安那大學音樂碩士及藝術家文憑。之後轉赴巴黎隨豎琴大師Catherine Michel 以及 Isabelle Perrin學習, 取得巴黎師範音樂院最高演奏家( Concertiste)學位。1999年起返國擔任NSO國家交響樂團豎琴首席,並任教於師大音樂系等校。
為推展豎琴及跨領域演出,解瑄於2003年創立了粉月亮音樂劇場。歷年音樂劇場作品包括「藍色馬賽克」、「紅色薩拉邦」、「河」、「生命無境」等等。2005年創辦台灣第一屆國際豎琴音樂節,以豎琴vs跨界為主軸,獲得國內外廣大迴響。近年解瑄陸續受邀於日本、新加坡、香港、韓國等國際豎琴大賽擔任評審及獨奏演出, 持續活躍於國際豎琴舞台。 解瑄曾任職美國San Antonio 及 Knoxville 交響樂團豎琴首席,並獲紐約卡內基音樂廳邀請,舉辦「國際得獎者系列」豎琴獨奏會。 自2000年起, 每年夏天赴香港擔任亞洲青年管絃樂團專任豎琴指導。此外,解瑄亦曾出版文字作品「法國音樂瘋」及「紅色薩拉邦」詩文攝影筆記書等等。
豎琴/解瑄

「最具潛力的六位古典音樂新星之一」
-紐西蘭雜誌
Moky於年少時曾面臨生死交錯,奇蹟復原後,以對大提琴的熱愛遊歷世界各地演奏。熱愛台灣美食如鼎泰豐小籠包,演奏之餘最愛運動,諸如太極、瑜珈、慢跑...更身懷有氧體操教練的執照!平時的Moky,則藉由大量獨處時間充電,展現舞台上的活力熱情。
—
Moky曾獲知名音樂雜誌《The Strad》評論為具有完美無暇的音樂天份且兼具優美的音色。獲獎無數的她,曾在世界各地參與演出,包括柏林、阿姆斯特丹、紐西蘭以及波蘭。自幼於紐西蘭成長,Moky曾應邀參與許多電視節目訪問,並以獨奏家身分與奧克蘭交響樂團合作演出,曾被《Listener》雜誌譽為全國最具潛力的六位古典音樂新星之一。19歲獲知名大提琴家林恩•哈瑞爾邀請,以全額獎學金之姿進入美國萊斯大學就讀。
Moky曾為南非總統曼德拉與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演奏,亦曾在伊旺麥奎格(Ewan McGregor)和伊娃葛林(Eva Green)主演的電影《末日情緣》中演出。曾旅居台灣,致力於音樂推廣。除了正式的音樂表演之外,Moky更致力於公益活動,於2012年在台灣各地展開慈善巡迴20餘場,所到之處皆大受好評,用大提琴音樂感動過許許多多的人。
大提琴/Moky Gibson-Lane

除了音樂,擁有廣泛的興趣,例如種植物、跳舞、思考數學問題、閱讀與爬山。最愛與家人一起踏青,欣賞眾多不認識的植物。
最難忘的旅行經驗,是在比利時的大學城魯汶悠閒漫步時,從一座中古世紀的大教堂傳來和諧悠遠的樂聲,吸引我走進去一探究竟,原來在諾大的空間裡是精緻少人編制,聲波在建築裡的震盪頻率,卻如同百人合唱團,排練著隔日即將演出的巴哈約翰受難曲,隨著夜晚到來,暗黑室內只有微亮的蠟燭光,當時刻的場景讓我感受甚深,完全可以讓人忘了時間的流逝。
演奏之餘,最喜歡種植物,但很可惜是一位植物殺手。
—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音樂藝術博士,師事 Katherine Murdock;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音樂演奏碩士,師事 Samuel Rhodes。曾接受知名音樂演奏家指導:Yuri Bashmet、Kim Kashkashian、Sabine Toutain、 Tasso Adamopoulos、Barbara Westphal、James Dunham及Robert Vernon。與許多當今名演奏家合作演出:Ani Kavafian、Emerson String Quartet成員、 Donald Weilerstein、Violaine Melançon、Katherine Murdock、Toby Apple、Colin Carr、Bonnie Hampton。現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屏東市教育大學音樂系。
中提琴/黃冠蓁

三歲時被爸媽帶去學音樂,但真正意識到要開始認真面對,是20歲的某一天!那之後,生命就再也離不開它了。在德國轉了一圈回來後,現在我是有兩個孩子的家庭主婦,也是繼續努力吹著單簧管的樂手。
最愛在自家中的冰箱覓食,演奏之餘最喜歡玩羊毛氈跟看劇配紅酒。曾經夜宿橄欖田中,結果遇到一大群的野豬!差點被攻擊。其實是個超級愛拖地的人~
—
德國國立Detmold音樂院演奏家文憑,曾獲由國立台灣交響樂團主辦之21世紀寰宇華裔協奏曲大賽單簧管第二名;2003至2005擔任澳門樂團團員;自2009年起,獲小提琴家胡乃元邀請,擔任Taiwanconnection樂團單簧管首席,目前任教於台南國立藝術大學音樂系及高雄新興國中。
單簧管/劉凱妮

一隻出生於二十世紀末的小老鼠,愛吃起司又怕胖,四歲半開始了第一堂小提琴課,小時候還未意識到自己與音樂的連結,直到二十歲那一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啟發及刺激,並與小提琴立下山盟海誓,決心與音樂共度餘生。熱愛演奏與分享,最開心的事莫過於與愛樂者一同探索音樂的美好。除了喜歡拉琴之外,每天最需要一個安靜的空間及一段沈默的時間,用來思考生命的意義及感受自我的存在。喜歡閱讀食譜或觀賞美食節目,喜歡吃的人通常也喜歡煮,這樣想吃時就不必有求於人,自己下廚,不只用料實在又能兼顧美味及健康!
精湛的琴藝是如何從小養成的呢?一探究竟小時候的雅淳:點我
—
出生於台灣,四歲開始習琴,畢業於國立台中第二高級中學音樂班,師事國立臺灣交響樂團首席張睿洲教授。目前就讀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曾師事林士凱教授,目前師承宗緒嫻教授。曾贏得台灣多項比賽。她在十二歲時首度登台與樂團協奏,而在十六歲時,她與學校的管弦樂團協奏演出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楊雅淳也是一位熱愛演奏交響樂團的小提琴手,2012年,她以首席之姿與國台交的國際青少年管弦樂團到中國大陸巡迴演出。2015年,再度擔任國台交的國際青少年管弦樂團首席,於北、中、南各地巡迴演出。2016年,贏得台北藝術大學關渡新聲協奏曲比賽;同年底贏得首屆李淑德教授小提琴菁英賽冠軍,演奏深受大賽評審肯定。2017年,赴美參加Atlantic Music Festival。亦曾在多位演奏家的公開大師班上演奏。
小提琴/楊雅淳

最愛在夜市、各地特色路邊攤小吃覓食。若不從事音樂,很有可能成為一名鐘錶師!
—
曾發行過兩張個人專輯的小提琴家林品任(由日本Fontec唱片公司出品),近幾年成為國際樂壇最受矚目的小提琴新星,曾贏得日本仙台國際小提琴大賽冠軍,德國漢諾威姚阿幸、新加坡、紐西蘭麥可希爾、波蘭維尼奧夫斯基、上海艾薩克.斯特恩等國際知名小提琴大賽多項大獎,多次與各大國際知名樂團合作,受邀在世界各地舉辦個人獨奏會以及大師班。
小提琴/林品任

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師事李靜美教授、楊艾琳教授。英國倫敦皇家音樂學院音樂碩士,師事Amanda Roocroft、Rosa Mannion。演出經歷包括《魔笛》、《睡美人》、《女人皆如此》、《茶花女》、《卡門》、《修女安潔莉卡》、《糖果屋》、《三隻小豬》、《木偶奇遇記》及《憨第德》。現為師大音樂系博士候選人。
興趣喜好極為寬廣,喜歡和美相關的所有事物,喜歡的音樂種類從嘻哈到古典,喜歡的書從奇幻文學到人類學,人生目標之一是能用八種語言閒聊,目前完成六種(加上台語)。
女高音/賴珏妤

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表演組畢業,現為劇場演員,近年加入影像演出。曾到過不同國家演出與不同導演合作,表演風格多變不設限。
從陽明山頭到關渡山頭,讀戲劇十年,在業界也快要十年了,第二志願是想要當廚師,目標五十歲的時候去日本學做拉麵,但也有可能不會實現。目前還是好好做個劇場演員吧!
演員/廖原慶

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畢業,主修聲樂。自 1997-2003 參加台北愛樂合唱團期間,擔任合 唱團女高音獨唱,巡迴世界各國。曾與國家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台北愛樂合唱 團合作演出,擔任女高音獨唱。曾與啟彬凱雅二重奏於藍調、河岸留言演出,與青聰四重 奏於南海藝廊、爐鍋咖啡、迴廊咖啡演出。2008 年六月參與新銳音樂會暨仲夏爵士悠遊 音樂會、2009~2015 年擔任兩廳院爵士音樂營閉幕音樂會女主唱。
爵士女伶/吳青

文化大學音 樂系畢業,主修鋼琴。2007 年參與台北國際爵士音樂 營後,與好友共組青聰爵士樂團,2008 年六月參與新銳音樂會暨 仲夏爵士悠遊音樂會,並前後在南海藝廊、爐鍋咖啡、迴廊咖啡演 出。曾與歌手吳青共組青聰二重奏固定於城市舞台藝文沙龍表演。
鋼琴/許聰義

出生於北海道札幌,畢業於北海道小樽商科大學經濟系。欣彌自幼 學習鋼琴、吉他,十七歲開始學習貝斯。來台兩年,欣彌曾於台北 市多處爵士樂重要表演場所,如:河岸留言、藍調、小客廳、女巫 店、黑糖餐廳等場地演出。目前為臺北爵士大樂隊、SKARAOK 等 樂團貝斯手。